首页
搜索 搜索

冯占荣与“爱心团”:聚集星火作霞光

东方资讯     2023-04-14 08:30:57

□陈秀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悄悄地溜进冯占荣家里的厨房。

她把包好的饺子放在冰箱里,冻上。看看自己忙碌了一早晨的成果,她轻轻地笑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冯占荣,是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通辽市开鲁县人。和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大多数人一样,冯占荣身上有着艰苦年代刻下的朴素痕迹,也有对党福泽绵延的感恩。

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冯姨。

一张珍藏的照片

冯姨珍藏着一本1964年的日记本,那时她在开鲁县大榆树中学当班长。日记的封面上,贴着雷锋的照片,并附一段雷锋日记摘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摘录这句话的时候,她还是一位花季少女,践行这句话,却用了她大半生的光阴。

冯占荣在工作后的第一年就入了党,她觉得,入了党,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践行雷锋精神也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工作中,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1998年,冯占荣退休了。她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否则,担不起“党员”这个沉甸甸的词。想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与她同住一个小区的87岁的代景兰老人,被冯姨一“盯”就是12年。代景兰老两口年纪大了,身边没有亲人,冯姨每次上街买东西,都要先到代老家里,问问老人需要什么,顺道就把好事做了。老人爱吃她做的辣酱、韭菜花、黄瓜咸菜,她就多做出几份。2018年,代景兰的老伴去世后,代老住进了养老院。冯姨还时时惦记着她,隔三差五地坐上公交车,带上老人爱吃的食物去看望老人。

冯姨的老伴去世后,她把老家义和塔拉镇五合村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当作关爱对象。每次回去看望这些老人,一袋水果,几块月饼,或是一筐鸭蛋,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胜在情意深重。

一份持续的关爱

2009年,冯姨的老伴患上了尿毒症。每周陪老伴三次透析便成了冯姨生活的重心。

在陪老伴透析的日子里,冯姨认识了同样患尿毒症的年轻人王旭瑞。

小王才24岁,住在离透析医院100多里的麦新镇水泉村,母亲去世很多年,父亲已另有新家。小王早早结婚生子,生病的时候,妻子离开了儿子和他。他每次透析后着急往家奔,为了给孩子做一顿晚饭,但每次回到家,天都黑了。

这样的日子,沉重得让人窒息。

自己淋着雨,却想着为别人撑撑伞,说的就是冯姨。冯姨得知小王的遭遇后,倍加同情。她向医院申请,把老伴儿和小王分到同一间病房,同一个时间段。这样,她做饭的时候,就多做出了两份。

四个小时的透析结束后,筋疲力尽的小王接过冯姨手里热乎乎的饭菜,虽然生活特别难,但小伙子的心慢慢有了温度,苍白的脸也渐渐有了血色。万家灯火前,他终于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2018年,冯姨的老伴去世了,但她对小王的关爱却没有停止。每到小王透析的日子,她便早早起来包好饺子,冻上,等小王透析结束的时候,饺子已经送到了小王的手里。除了饺子,她给小王穿插着做包子、花卷、馅饼。

2023年4月1日下午3时,约摸着小王透析要结束了,冯姨在冰箱里取出早晨包好的饺子,煮熟,小跑着送到了县医院。这么多年,冯姨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走路小跑的习惯,她纤细瘦小,也不知那走路带风的力气是哪来的。

“您都七十多岁的人了,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地方了!”捧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小王哭了。冯姨的眼睛也湿润了,她把小王轻轻地揽在怀里,“你说的不对,我早就把你当成了自己儿子,哪有当妈的不管儿子呢?”

一片凝聚的星光

从热血青年到白发沧桑,冯姨把自己转成了不会停歇的陀螺。大爱无声,但怎能藏得住。首先是县民主社区书记宋海贤,然后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吕志敏,他们在偶然的机会巧遇冯姨并了解了冯姨的坚守,她们被冯姨的爱心和善举感染,和老人家商量着一起献爱心,定期去看望小王和代景兰老人。这样,“三人爱心团”成立了。

有了两位年轻人的加入,冯姨在关爱这条路上走得不再孤单。没过多久,“三人爱心团”又吸引了一大批爱心人士,再叫“三人爱心团”似乎有点撑不住“面儿”了。于是,2021年6月20日,满载着爱心的“冯姨爱心团”成立了。建团那天,民主社区的领导,县医院的领导,部分爱心人士,都来了。那是冯姨最高兴的一天,她想着,除了小王,还有那么多需要爱和温暖的透析病人,这下,都妥了!

“冯姨爱心团”从2021年到现在,已经扩大到33人。三年来,爱心团队与开鲁县医院联合,每个月的20号由团队代表出面,慰问在县医院透析的150多位尿毒症患者。三年来,团队主体活动达到了19次,捐献的牛奶达500多箱。这些爱心人士,最小的29岁,最大的88岁。有职工、有商人,有退休人员。尽管他们年龄不同,社会身份不同,人生阅历也不同,但在每月的20号,如同温暖的约定,他们共同把名字写进一份名叫“爱心账单”的日记本上。

2022年8月,冯姨的小孙子放假从北京回来,冯姨领着孩子一起看望她关注了十多年的小王和代老。她对小孙子说,“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想着能帮助别人一点点,那么这个世上会有多少幸福的王叔叔和代奶奶呢?”孩子听懂了奶奶的话,寒假的时候,爸爸领着孩子回来把一万元钱轻轻放在奶奶的手上,说,“妈,您拿着,在献爱心这件事上,咱大方点!”

就这样,冯姨以己为灯,用真心作引,聚起了一片温暖的星光。而住在爱心团队里善良的人们,也都在这片星光里,走出了生命的高度。

传承一粒火种

2021年3月,在开鲁县关工委的协调下,冯姨又有了新的工作——到全县中小学去宣讲。她不再“偷偷”地献爱心了,她要把自己践行雷锋精神这件事告诉孩子们。

2023年3月28日,开鲁县第二中学操场上,2000人组成的方队鸦雀无声。冯姨拿出自己珍藏的日记本,轻轻翻开第一页,大屏幕上,雷锋戴着他那顶标志性的帽子微笑地望向大家。这张照片,瞬间把所有人都带到了那个纯粹而火红的年代。讲到她自己因何想帮助小王这样的年轻人赶走病魔走向新生时,她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讲到那么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持续关爱透析病人的时候,她又满足地笑了。她想告诉孩子们:人,与其被物化,成为金钱和奢侈品的奴隶,不如用创造和奉献,使“物”变得有温度有意义。

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纤手能托天下事,柔肩可把重任担”。冯姨早已把自己视为一条传承雷锋精神的纽带,播下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收获满园春色。在冯姨的感染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沿着雷锋精神的光芒,回望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奉献、关爱的传奇。

翻开一本新的日记,打开扉页,冯姨这样写道:我要做一颗万能的“螺丝钉”,永远不生锈,永远闪闪发光……

四月伊始,天上有云,土里有香,人间是春。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