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简讯:拯救A股还得靠AI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先祝天下股民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虽然今年来大家被股市和岁月折磨得都挺惨的,但投资就是这样,要永远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和对求知永远不熄灭的好奇心,才能逐渐在考验磨砺中成长。
拯救A股大盘的,不是马斯克,而是AI。
【资料图】
今天的市场盘面继续冰火两重天,大概只有两派:AI+与其他。
一边是AI+概念的如火如荼,AI+传媒,AI+教育,AI+游戏,AI+信创,但凡蹭得上边的都热闹不凡。
一边是前几天一度以为开始回暖的消费、基建等板块,又落下去了。
市场就这样,来回抱团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成为主旗手的,还要靠打开了想象空间的AI产业。
只是,宏观大环境叠加市场的悲观预期,股市一轮轮向下来回冲刷,让很多股民都已经亏懵了。有多少押注AI的股民从3月的高点一直扛到现在最终实现回血的呢?
01AI+,又回来了
近期关于AI的利好又显著开始多起来了。
一个是政策面,包括几大重要会议都有明确提示要高度重视AI技术,同时高度重视安全战略,然后近期北上深等重点城市也都在近期相继出台了不少细分引导发展政策,而且目标明确、细节具体、指引清晰。
除了政策驱动,还有不少重大事件驱动,包括英伟达的二级业绩“暴力指引”,市场对高端显卡持续爆炒,国内的大佬陆续宣布发布各自大模型,以及其他企业的巨额融资等等。
这些都是市场上题材炒作最好的催化剂。
在一个诸多行业还在承受下行趋势的环境下,AI概念还在源源不断享受政策、资本的强力支持,不断打开想象力,这简直就是撒哈拉沙漠里的一个深水绿洲。
在另一方面,可能还有另一个逻辑。近期,在圈内有一些小作文在议论说,上半年市场跌得太惨,导致很多机构的上半年业绩一塌糊涂,其中包括4月份才杀进去资金被深套,为了让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不那么难看,所以机构们也很有意愿在这剩下的1个月里想办法冲一下业绩。
而同时也刚好迎合政策面指引和投资者关注的AI大产业,是最好的突破口。
之前它们也有选择消费、新能源和医疗这些板块,但无奈现实的宏观数据背景没有配合,只能把希望重新集中在AI产业上。
从市场资金的角度,这个说法似乎也得到验证。
现在资金仍在大量回流AI+,情绪又有点像3月时的疯狂。
当然了,从4月份的高点下来,很多AI概念股出现腰斩式的回撤,刚好整体市场又处于显著的悲观情绪中,导致多数股民并没有真正扛到最后。
他们有很多的是,在4月的疯狂中买入,然后被套住,然后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大幅回撤煎熬,终于在最后巨亏离场。
到现在为止,今年来由chatGPT掀起的AI概念炒作行情,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波。
第一波,是chatGPT的刚刚兴起,所有有关的概念的一窝蜂爆炒。
第二波,是国内的一大堆山寨AI掀起的点状式炒作。
现在的第三波,是一些头部的AI产业链企业开始拿到相关订单,同时国内科技巨头开始陆续发布自己的大模型。
目前看来,市场大多数的股民都已经完成了一遍AI概念“脱敏教育”,开始重新关注那些真正有实力的AI企业。
去伪存真的阶段,开始了。
02散户最伤的痛
截至目前,单单在A股与AI有关的概念,就已经超过了50多个,AI相关概念股接近500只,其中近半都是今年这一波AI热潮流中诞生的
这其中,大量的所谓概念股在短短两个月不到,涨幅超过2倍甚至更多。
比当年的元宇宙、直播概念都要疯狂太多了。
但同时,在5月份的大回撤中,它们很多也是股价下跌最多的,同时也是最让股民受伤的一批。
什么是散户最伤的痛?
涨时没赶上,上车就套牢,大跌后割肉。
昨天,笔者一个朋友来吐槽,说现在炒股实在太难了。从3月的爆赚,到5月的血亏,无论是买成长还是买价值,都亏的一塌糊涂,不知道怎么办了。
他把他今年来的操盘情况给我看(今年1月才开始重新做投资的),让人惊讶的他如此高频的操作,几个月操作了超400只个股。
他也确实看中的AI和中特估,并且在3月中还一度赚到了超过30%的总收益,但在4月之后的一次次追涨杀跌中频频亏损,然后在5月的一次次煎熬中逐渐分批割肉出掉清仓不玩了。到最后,不但没赚到,最后还亏成了渣。
这几天,AI概念已经重新回归,但他因为已经被折磨得没有再进场的勇气了。
这十几年来,指数一直在3300千点反复横跳,市场概念炒作周期甚至只能按天算,稍有不慎,就要套牢站岗。
这就导致了在大A市场,很少人能通过追涨杀跌一路笑到最后,后果更多就像这位一样,最终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03远离市场杂音吧
专业来讲,A股里绝大多数的概念股,只是投资市场上的杂音。
很多人说,在A股做投资,各种受限,不追涨杀跌还能做什么?
其实不然,做投资,真不需要那么辛苦的。
虽然目前这个市场在各方面都还在完善状态,尤其市场机制特色,以及优秀题材太少,导致资金更像是沦为一个投机性很强的在零和博弈市场。
但,并不是说没有别的更好的路径。
其实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虽然A股指数似乎十几年没有突破上涨。
但同样也没有脱离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础规律。
AI概念就是最好的代表。
别看AI概念在今年大涨大跌,但其实一些概念的巨头,还是会在不断的市场洗牌中逐渐走出来的。
比如科大讯飞、浪潮信息这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龙头。
尤其科大讯飞,上市至今市值累计增长超过30倍,成为AI概念的一把手。虽然这两年也经历了一波腰斩式的大回撤,但最终等风来的时候,它总会第一时间比任何同行都要反弹有力得多。
这背后,并不是只因为有资本推动,而是人家业务卡位在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并且在语言处理方面的专长真的是有真材实料,虽然营收和利润规模上还相对较少,但整体质地绝对不是那种单纯蹭概念的公司能比的。
而它能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这些年不断大量研发投入和创新尝试。
这跟像其他的国内头部科技巨头(酱香科技除外),尤其与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同行们的发展路径都差不多。
只要时间足够长,其实它们的成长表现也并不会比美股的那些科技巨头差多少。
做投资,其实看这些巨头就足够了。
至于那些产业链的来蹭概念的,真没必要太多心思去看。
并不是说它们没有希望成长成超级大牛,但这种概率真的跟买彩票差不多。
最根本在于,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也看不出任何的潜力。
市场上很多所谓的AI概念龙头,跟之前的元宇宙、芯片、大数据概念热乎的时候一窝蜂凑过去蹭概念的公司一样,几乎纯粹就是奔着做“市值管理”,套现一波走人的。
看看这些公司吧:
一个AI公司,只有百来个技术员,每年研发投入只有几百上千万,拥有专利数不足百项,还长期没变过。
这样的公司,你怎么敢相信它们将来能拿出多厉害的AI产品来?
你怎么敢相信它们将来的业绩能对得上它们短期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市值增长?
反而更大概率出现的是,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和董监高开始趁高宣布大幅减持。
这种公司的结局,注定是蹭概念爆炒一波,套现一波,然后一地鸡毛。
04尾声
回顾美股这几十年来,随着基建制造业周期过渡到大科技周期,美股市场开始陆续诞生出了很多伟大的公司。
这些“伟大公司”中,绝大多数要么是从一开始就拥有很雄厚技术和资本力的大公司,比如微软高通这种,要么是创新力极强的创新型公司,比如苹果、谷歌、MATA、特斯拉这些。
它们之所以能在新科技浪潮下持续脱颖而出成为各领域的王者,技术、资本、创新等要素都是极其关键的。而它们最直接的特征在于,它们多数在发展之初,就敢于在没钱甚至背负巨额债务压力去投入巨额资本搞那些底层技术和创新性研发。
在国内,困于技术、资本、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头部的科技企业还很难变成像它们那样的可怕创新力,更多数时候只能跟在它们后面抄作业,这是短期难以扭转的现实。
但起码它们对发展科技的渴望是真的,它们对科技的巨额投入是真的,对技术、专利和经验的优势积累也是真的。
这样的公司,起码它们已远远走在了那些只会蹭概念的垃圾股前面,并且在以后也会大概率把后者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干嘛不去选择相信那些头部的巨头呢?
远离市场杂音,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