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花果山部队”的十万天兵天将,藏着多少大明军队的影子?
X 关闭
本 文 约 5000 字
(资料图片)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众所周知,唐僧在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但很少有人关注到,高老庄在哪里?
根据原著可以推测,高老庄在乌斯藏。乌斯藏,西番、古吐蕃地,明朝在此设置乌斯藏都指挥使司。这里大体属于明朝的极边之地,一些发配人员会来到这里。
明代朵甘都司。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猪八戒作为玉帝的近侍曾见证过镇压孙悟空后的天界盛典——安天大会,并经过历练成了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后来八戒因为犯错,被发配(贬)到乌斯藏都司。
不过,从八戒在高老庄的生活看,流人也没那么苦。历史上,这样的流人也是如此,如明英宗时期的徐有贞流徙云南金齿,没几年就免罪回老家悠游岁月;明世宗时期的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在西南讲学著述,创作了传世之作《临江仙》。
《西游记》作为明人著作,有很多当时的影子。通过《西游记》,我们能了解到一个更直观的明朝。
遇事要汇报
悟空在菩提老祖那学成归来,本领高强自然要展示一下。一方面是剿灭混世魔王,编组花果山与周边山上的各类动物,组成小部队,以花果山猴子为嫡系,“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并确立四健将体系;另一方面去东海龙王那里拿到甲胄和金箍棒,去地府勾去了自己和猴子的名字,获得了永生的权限。
我们看悟空大闹龙宫与地府,对方并没有反击。
而东海龙宫有庞大的军力,军团编制里有鲅大尉、鯾提督、鲤总兵、鼍将、鳜都司、鳖帅、鳝力士,而且“擂得鼓响,撞得钟鸣”,另外三个龙王即刻就到。有实力、有援兵,南海龙王敖钦表示“点起兵,拿他不是”。这时候西海龙王敖闰表示:“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西海龙王的话竟然获得一致同意。
孙悟空大闹龙宫,拿到金箍棒。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同样,悟空在地府把猴属之类一概勾去。事后,秦广王等十王到翠云宫向地藏王菩萨汇报,一起商量怎么上表,奏闻上天。
孙悟空大闹地府,勾去了自己和猴子的名字。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这两个地方都有兵有枪,但都没有为难悟空,只是把问题推到天庭。在玉帝上早朝时,东海龙王敖广和秦广王现场进表,控诉悟空的罪行后,均表示“恳乞天兵,收此妖孽”。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悟空在取经路上遇事就找人的风格原来这么普遍。
那为什么遇事要请示呢?原因大体有几方面:一是四海龙王和地府十王没把握能赢悟空,对悟空底细不清楚,把问题升格,让天庭解决,自己至少图个省事;二是四海龙王和地府十王把悟空解决了,自己肯定有不小的损失,而且天庭也不清楚这个问题的难度;三是如果天庭知道悟空很难被解决,而四海龙王和地府十王却解决了,有兵有地盘的他们就成了天庭的猜疑对象了,反而汇报了事的性价比最高。
当然,遇事汇报还是有门槛的,你得知道谁管理、谁负责。四海龙王和地府十王遇到悟空这样的事,可以直接找天庭。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直接找天庭,那就需要熟悉其他部门的事务了。
悟空在取经路上求助经常一找一个准的能力是怎么练出来的?要知道,最初的悟空连弼马温是什么级别都不知道,对天庭其他更是一窍不通。幸运的是,他在重返天庭担任齐天大圣期间,没有具体负责的事务,非常闲暇,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走访各家。原著这么写的:“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结下了友谊,熟悉了工作,悟空在取经路上遇事不仅知道要汇报,也知道要找谁。
在明代也一样,地方上有了问题肯定要及时汇报,难点在于怎么汇报、什么时候汇报、汇报到哪里。比如明代嘉隆万时期,浙江历任巡抚上任即向朝廷奏请免税减税,张居正对此非常不满,表示“徒为节省之名,不思干济之实”,给自己获得了节省的名誉,但忘了本来是要做事的。这样的行为就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无效,而且适得其反。
张文忠公遗像。取自《张文忠公全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红藤碧树山房重刻本,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关于一件事情的奏报,不仅是一个奏疏发出去,而是要关注每一步细节。比如地方督抚关于军事的奏疏,一般程序是由皇帝阅后,交内阁拟办意见(票拟),经批红下发给兵部拿具体意见,兵部意见经皇帝御览同意后,这份奏疏的使命就完成了。实际运行上会更复杂,地方督抚需要让兵部了解自己的意思,也需要内阁理解自己的想法,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所以会在发奏疏时同步将揭帖发到内阁、兵部。但即使如此,许多话和意思在公文体中也是无法表达清楚的,这时,督抚会同时写一封书信给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基本可以确保在文书层面万无一失。比如崇祯时期的宣大总督卢象升有奏疏的同时就会有揭帖、书信。作为首辅的张居正就经常回复各地督抚的书信。
遇事汇报是个基础原则,而实施是一个复杂工程。
行政风格
《西游记》中关于悟空担任弼马温的任命,程序非常完善。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君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这段话信息非常密集,第一是天庭的人事分为文武两套,分别由文选卿、武选卿负责,他们两个熟悉天庭官缺;第二是在一般人事任免上(例行事务),具有信息优势的他们对玉帝的影响很大;第三是确定职务后,有人负责送到任上;第四是悟空感到的是玉帝专门负责他的职位任命,并派专人负责送达。可见,悟空和他们的认知上存在冲突。
“当时猴王欢喜喜”,这是猴哥上任前和上任后一段时间的心情。为此工作特别认真,效率也很高,半月有余即把一千多匹天马喂得肉膘肥满(笔者一直觉得作者在暗指明代马政做得不好)。在一次宴会上,悟空知道自己没官品,属于不入流后,心头火起,非常伤心,认为玉帝委屈了自己。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初上任时欢喜且认真。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回到花果山上,悟空跟自己的小猴子说:“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见了鬼王,讲“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对着来讨伐他的巨灵神也讲:“快早回天,对玉皇说:他甚不用贤!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悟空见人就说这事,看来是真的伤心了。
要说悟空出生的时候,就引起了玉帝的一点注意,还简单过问了一句。等到三百年后,多位神仙向天庭上奏告悟空,玉帝还在疑问“这妖猴是几年生育,何代出生,却就这般有道”?相对于其他人,悟空确实有存在感,不过对于玉帝而言,也就到此为止了。火上浇油的是,前脚说给悟空讲“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的御马监同事,后脚对玉帝讲的是“万岁,新任弼马温孙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一来一往,悟空御马监同事信息差把握得非常地道。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天齐意未宁。取自《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明刊本,来源/书格
信息差加上认知冲突,悟空在五指山下的命运就基本注定了。大闹蟠桃会与大闹天宫都是这一次的复制而已。
明代官场也是这样,神童如李东阳,4岁已经能写径尺大字。有一天,他随父亲一块进宫,景泰帝看到跨不过门槛的娃娃笑道“神童脚短”,李东阳瞬时回了句“天子门高”。皇帝非常开心,高兴地将他抱起来,放在自己腿上。
这一典故,成了士林天大的佳话。在李东阳眼里是全世界,在皇帝眼中只是随兴的一点点事。后来的李东阳,18岁成了科举第四名,49岁进入内阁,内阁中的重要文稿多是他起草的。如此优秀的人,也很清楚现实的巨大不平衡,一生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保持着与各方的往来,与刘瑾周旋,一生平平稳稳。更多的士子,认识不到信息差与认知冲突,甚至如王阳明、徐阶、张居正都撞得头破血流。
《自书诗帖卷》(局部)。作者/(明)李东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选官层面,明代文官由吏部文选司负责,武官由兵部武选司负责。遇到官缺或者皇帝要任命官员,吏部、兵部会提供名单或空缺职位,一般会推荐2-3个名单,由皇帝勾选。这中间,吏部文选司郎中的权重很大。比如成化年间,文选司郎中黄孔昭很重视人才,专门编了一本厚册子,“除官以才高下,配地繁简”,尚书尹旻想推一位老乡任巡抚,黄认为不可,人家晚上跪下恳求,他就是不同意。最后尚书只能无奈地说:“黄孔昭在这,你就没法任职。”当然作为佳话的东西和现实肯定有出入,但侧面可见吏部的权威。
当然,这种权威也是相对的,在实际环境中会变得复杂。关于向各省派学政,吏部会主动问内阁,尤其是问内阁首辅。比如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他也只能“妄以己见,列海内名士十余人以应之”,有时会找来吏部文选司郎中来聊天,谈一谈官员的情况,而吏部自然会考虑张居正为何会提到这些人。一切并不绝对,都是动态变化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后来的取经途中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
大军征伐
悟空的“花果山部队”有过几次迭代升级,最初只是“砍竹为标,削木为刀”,在获得傲来国武器后,实现了装备升级,队伍也更加正规化了,周围各路妖怪也要随班操备,随节征粮。从东海回来后,孙悟空确立了四健将领嫡系军模式,并与六王会盟,小有一番气候。从天庭回来后,穿上鬼王送的黄袍,并自号“齐天大圣”。
在第一次与天庭对战中,天庭方面以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并“点起本部三军,率众头目,着巨灵神为先锋,鱼肚将掠后,药叉将催兵”。这一战,天兵编组很完整,但并无兵团交锋,稍遇困难便撤。
第二战出兵规格非常高,玉帝“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而悟空方面派独角鬼王率72洞妖王对阵九曜星君,自己的嫡系部队压阵督战,一仗下来,惨败,除了嫡系部队全崩了。悟空也不太在意,说道“胜负乃兵家之常。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骆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悟空对嫡系与非嫡系的态度,估计是其团队瓦解的原因。之后,战局进入僵持状态。直到灌江口听调不听宣的二郎神和他1200草头兵进入,作为敢战之将,击败悟空与其嫡系,完成了这次作战。
天庭的天兵是中央军,各地龙王等都有一定数量的地方军。中央军的征伐阵仗规格很高,一般是李天王领兵。李天王对自己本部兵马很在意,并不会出死力。地方军在悟空取经中经常出现,比如悟空在对战红孩儿时,龙宫军团即出动“鲨鱼骁勇为前部,鳠痴口大作先锋。鲤元帅翻波跳浪,鯾提督吐雾喷风。鲭太尉东方打哨,鲌都司西路催征。红眼马郎南面舞,黑甲将军北下冲。鱑把总中军掌号”。
毗沙门李天王与索行者,取自《唐僧取经图》。作者/(元)王振鹏 (传),来源/中华珍宝馆
在明代,从朱棣开始,逐步建立京营常备军(即中央军),负责重大征讨,比如朱棣五征漠北,犁庭扫穴,京营作为主力部队多次出塞作战。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各地遇到大的危机,京营都会作为战略部队出动,土木堡之战即明英宗率京营主力亲征。明英宗之后,则一般是命将征伐。到了明武宗时期,京营已经基本没有战力,纸面数十万人,实际能调动的不足数万,能打的不足万。嘉靖时期,京营基本成了摆设,整顿京营的声音常有,行动常在,但效果总是不了了之。而地方部队在经历了常备军之后,常年面对冲突的地方,军队战力更强,九边的常备军反而承担起入卫京畿的任务。
“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军刀。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代军事还有一个特点,即使用各地的土司兵。土司士兵战斗力强,花费少,和二郎神一样,平时在自己领地内耕作、打猎、训练,需要时再进行征调,最常见的是广西狼兵、永顺土司兵。
当然,《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地方能找到明朝的影子,诸如饮食、交通、职官历事等等,以后一一道来。
参考文献:《西游记》《明史》《明实录》《张太岳集》《卢象升疏牍》
作者 | 晋右史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