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报:反复高烧?家长们千万别用这5种坑娃退烧法
没有被长辈喂过偏方的童年
是不完整的
最经典的还得数“胶己人”:
(相关资料图)
符咒香灰烧开拌水冲服
药到病除 由不得你不“服”
要论偏方治病
天底下的爸妈/爷奶
可谓人均神医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他们办不到——
大蒜塞鼻治鼻炎
生吞蛇胆治咳嗽
鱼刺哽喉喝白醋
············
话说回来
偏方真的别乱用
看似在治病
实则是赌命
最近深圳就有个
被“偏方”坑到直接上热搜的娃
用偏方治高烧不退
深圳4岁娃直接进ICU
“呀!41度了!”
这天晚上,4岁的晓月(化名)反复高烧,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
心里七上八下的晓月爸爸妈妈,猛然想起了老家流传的“退烧偏方”:酒精擦身。
他们秒翻出家中的酒精喷雾(浓度75%),直接将棉片喷湿后,敷在孩子的额头、腋窝、肚子上,再用酒精棉片擦拭身体和四肢。
一番操作后,孩子的体温真降了,夫妻俩刚松口气,结果一个小时不到,高烧又来了。
这次,他们有了“经验”:孩子体温一升高,他们就用酒精湿敷和擦身。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娃高烧未退还吐了四五次,看起来更没精神了,脸色苍白,尿少,整个人也蔫蔫的。
夫妻俩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抱起孩子就直奔儿童医院。
刚到医院,晓月的病情就急转直下,补液治疗时,渐渐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双眼上翻凝视等症状,最后直接昏迷不省人事!
紧急抢救后,她被送入重症监护室(PICU)。检查发现,原来晓月是急性酒精中毒,出现了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大脑功能受损。
▲检查发现,晓月出现了颅内多发病变
所幸来得及时,一番急救过后,总算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虽然命救回来了,但晓月明显还没“缓”过来,2天后醒过来时,反应迟钝了很多,紧接着被转入神经内科康复治疗。
近日复查时,晓月除了语速稍慢,没有其他问题。夫妻俩懊悔不已,差点因为欠缺医学常识,亲手把女儿“送走”。
不是所有人都像晓月这么幸运,这个硬核退烧法,就曾“闹”出过人命:
擦酒精退烧
为啥后果这么严重?
很多人觉得,酒精挥发会把热量带走,孩子这不就退烧了吗?
你只知道,挥发的酒精能带走热量,但你知不知道,没挥发的酒精会进入孩子的皮肤“作妖”?。
小朋友的皮肤比较薄嫩,血液循环旺盛。发烧时,全身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能够迅速吸收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
而且,儿童对酒精的耐受性较低,如果大量酒精进入体内,来不及代谢,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图源:腾讯医典
急性中毒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轻则:兴奋、话多、喜怒无常;
重则:走路不稳、精神错乱,言语不清;
更严重的,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还有4种退烧法 实力坑娃
宝妈宝爸千万别试!
✎ 捂汗
捂汗会导致热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体温升高。
就算捂出了汗,捂汗退烧的功效也只是暂时的,孩子丢失大量的汗液,反倒可能造成脱水,甚至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可导致死亡。
✎ 退烧针
常用的退烧针,就是柴胡注射液和注射用赖氨匹林。
但这俩“家伙”,早在几年前,就被药监局“点名”了——
注射赖氨匹林:可能出现惊厥、呕吐、昏迷等副作用,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
注射柴胡:容易引起过敏等副作用。
注射用赖氨匹林,更是在2018年就进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名单”,被明确指出:3个月以下幼儿,禁用注射用赖氨匹林,16岁以下儿童慎用。
✎ 捏痧 / 刮痧
成人都不一定受得了的刮痧,别说皮肤娇嫩的娃娃了!用这种方法,非但不能退烧,还很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
✎ 药物灌肠
“快速退烧,无创伤无痛苦!”“药物穿肠过,凉爽体中留。”
这是一些无良小诊所,推荐药物灌肠的迷魂汤。
这种退烧方式,看似药物不会直接入血,但肠道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工具肠”。灌肠过程中,药物会通过肠道吸收,同样能进入血液。
药物剂量把控不好,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肝肾。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科学退烧不需花里胡哨
聪明爸妈都用这靠谱3招
最近甲流高发,加上天气转凉,发烧的孩子很多。
娃一发烧,虽然不至于第一时间就跑医院,可以在家先自行护理退烧,但想科学退烧,不需要花里胡哨,只要切记这3招:
1. 科学护理
38.5℃(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为38℃),是一个可以给孩子喝退烧药的参考值。
但是,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就算体温到38.5℃了,也不是必须用药。可以让孩子多喝水,通过自然地出汗、排尿带走身体的热量。
也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后,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帮助孩子的身体散热。
2. 口服退烧药
如果烧到38.5℃,也没啥精神,那就得喝退烧药了(3个月以下宝宝发烧,不建议自行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
儿童口服退烧药有两种: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美林(布洛芬)。
3个月以上:推荐选用泰诺林;
6个月以上:美林/泰诺林,选一种用就可以了。
但一定要记住:退烧药不推荐混着吃,也不要加量吃。
给宝贝服药时,首先要注意剂量,建议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其次,要注意用药间隔。同一退烧药应间隔4~6小时,一天不能超过4次。
3. 退热栓
如果孩子对口服退烧药不耐受,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热栓。
常见的栓剂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小儿布洛芬栓,其使用剂量、频率和口服剂相同。
划重点:避免口服剂和肛栓剂同时使用。保险起见,这个操作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源:深圳卫健委、深圳市儿童医院、广州日报